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资讯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免费阅读全本 未删节小说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免费阅读全本 未删节小说

时间:2024-06-21 10:18:48编辑:半芹

高质量小说《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由著名作者佚名倾心创作的一本短篇风格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小说文笔超赞,没有纠缠不清的情感纠结。下面看精彩试读:妈妈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把日常生活的力量扩大,让教养融入到点滴细节中。《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集合了蔡颖卿所深信的“亲可以为师,师应该如亲”两股生命情感。在养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与做“尽心尽力的妈妈”之间,蔡颖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身兼数职的蔡颖卿,不会放弃创造日日可循环的家庭幸福:在旅馆里设法开饭;通过准备晚餐和鲜花创造有仪式感的氛围来和孩子们分享一天的收获;不因读书而让孩子远离生活琐事……蔡颖卿以此来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温暖与稳定的节奏。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孩子的成长中妈妈是最初的老师。不只是生活照顾,妈妈也会是知识与品格教育的直接影响者,从而使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深根;长大之后,给他翅膀。”愿大家能宽心愉快地当母亲,更成熟地看待养儿育女所经过的一切,在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时,得以心情平静,欣慰地同意说:妈妈是最初的老师,代代都如此!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繁体版自序 免费试读

繁体版自序

爱的双结

看过这本书初稿的人,很容易产生两种不正确的印象。第一,我们家有两个毫无问题、非常优秀的女儿;第二,我当妈妈当得轻松愉快、信手拈来。这两点如果不稍加说明,我担心因此失去这本书可能会有的分享与鼓励。

这份亲子生活记录整整持续了十年,十年来我从不认为有结集出书的可能。它们最大的功能原是使我平静下来,储备好足够的力气再出发。有时候,我也会把这些记录传给同为父母的好朋友,当作是问安的生活报告与教养孩子的心得交流。

每一次提笔,是为了鼓励自己从内外的挣扎中找到出口,借着文字安顿一时产生的沮丧与愤怒。

我记录的方式不是尽情抒发不平之气,而是从整理思绪中,寻找下一个希望或具体解决的方法。因此,它们看起来总是云淡风轻。

当郑主编提议出版这份记录时,我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借着回忆来补足那些生气或痛苦的经验,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做,这份记录对我来说就不真实了,因为,这完全不是我的生活信念。

母亲在教养子女上所拥有的力量真奇妙,一如生产的身体之痛,一过完就忘了。即使凡事都十分计较的母亲,也很少刻意存留孩子所带来的失望或愤怒;也许是这份永远期待有转机的希望,为许多痛苦裹上糖衣,让父母选择忘记并不难。也或许是,我们都清楚,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许多状况,根本不能定睛在情绪的难关,提振精神、面对问题才是养儿育女的不二妙方。

两个女儿有时非常可爱,有时十分恼人,在文章中,我之所以看起来平心静气,是因为该发的气都直接对她们发完了,没有残余。

我从来都没有办法把孩子的问题放到隔天,当面讲完之后还会写信,但是因为讲过了,写起来就温和许多。

我是个既脆弱又坚强的母亲,爱哭的程度不输给任何一个孩子。

记得大女儿乐旂第一个学期返家过圣诞节后要回美国,那一次因为我们顾虑到她飞抵纽约还要转车回费城,不能选择半夜到达纽约的直航班机,所以决定让她搭乘国泰航空由香港转机。

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女孩扛两只大行李只身出发,从肯尼迪机场先乘车到纽约中国城,再转巴士回费城。到费城已经天黑,基于安全也不敢要她搭出租车,得搭地铁到校区,再联络校警来接。

那天清晨五点,在中正机场送她的时候,我一想起这条远路就心疼得止不住眼泪,乐旂抱着我说:“妈咪!不要哭!不要哭!回学校没有那么难的,我会安全到达。”

十九年来,我从来不曾希望过她是个男孩,但在那一刻,心中多么自责,生女儿却不能娇滴滴地捧在手心,为了求学得让她渡重洋、赴他乡。

虽然脆弱,但是生活并不容许当母亲的过度多愁善感。

我的坚强都是跟前辈母亲们学来的,那就是把日常生活的力量展现扩大,不管处境如何,都要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温暖与正常的节奏。

我从小常听别人给我那极为忙碌的母亲一个“文武双全”的评语,一直到自己当了母亲好多年之后,我才发现,母亲之所以什么都会,不是因为她有过人的智力,而是因为那份独属于母性的“责任感”。那种性格的力与美,让我十分仰慕,我但愿自己永不忘记她给我的启示与教诲。

然而,似乎有更多的时候,当母亲是坚强与软弱夹杂不清的。

二〇〇六年八月,乐旂要从新加坡家出发去赴大二的开学,前一天新闻传来她即将搭乘的那班飞机从纽约起飞后发生引擎故障、机身冒烟,紧急迫降回纽瓦克机场。

妹妹书旂一得知消息后,马上担心地问姐姐:“明天还要出发吗?”乐旂对她坚定地点点头。

我心中一时非常慌乱,但强自镇定,帮她收拾行李时,忍不住牵起她的手问:“会害怕吗?”她笑笑说:“我想发生事情后,航空公司会特别小心,反而最安全。”

我借故跑到洗手间,一次又一次,把蓄积的眼泪偷偷擦掉。她绝对不会没有压力,我不能再让她抱着我说:“妈咪!不要哭!不要哭!”

隔天早上,在樟宜机场送她启程之后,那十八个半小时我就像一直陪伴着她一样,身体与心灵一刻都没有休息过,直到从网上查到飞机平安落地的那一刻,我才觉得全身放松了下来。

我很庆幸曾这样逐年逐月地记下自己当母亲的心情。这些篇章不是回忆录,所以文字当中显露的教养方式,无论是青涩或成熟、过虑或豁达,它们都提供我重读自己当刻心情的机会。

孩子使我随着她们的成长而成熟,在当母亲满二十年的此刻回头看,我学到的功课超乎想象。

跟所有因为工作而无法兼顾团聚与教育连贯的家庭一样,一九九六年我们第一次做下重大的决定。那个决定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离开台湾,移居到丈夫新赴任的曼谷去,但背后真正的行动,包括了中止某些已经稳定的梦想与工作,改变既有的生活安定感,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教育方向因此而全然改变。

五年之后,第二次迁移对我们来说更加困难——是保留好不容易开出花朵的英文教育,还是选择全家团聚再转回台湾受教育?

那是二〇〇一年的六月,八年级的乐旂不但功课、运动、音乐都出色,也是中学部学生会会长。而书旂也快乐地悠游在知识与艺术的天地,是无忧、充满创造力的小五生。然而,我们的大家庭出事了,已经病了一年的婆婆,病情非常不稳定,身为长子的丈夫,心头的重压不借言语,却每每写在出神失距的凝望中。我们开始非常害怕夜间十点之后响起的电话,忧虑随着空间的距离无限放大。

我跟丈夫好好沟通了一次。我建议他调整工作,准备搬回台湾,那一刻,宽慰与疑惑同时出现在他那忧愁已久的面容上。

他问我:“孩子怎么办?”我说:“一起回去吧!两个孩子都懂事,她们会知道现在谁最重要。”

虽然这是个困难的决定,但我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我发现向来最黏昵的书旂,以往我一出国她总是哭,但自从知道奶奶病后,我几次离家回台北,她不但不掉一滴眼泪,还总是在每天跟我的通话中,用她那最甜美、最体贴的声音告诉我:“妈妈,我们很好!”我确定,回到台湾,我们一定可以克服种种的教育困境。

在我们考虑回台的时候,曾有许多朋友劝我们把孩子留在曼谷,或送到美国的住宿学校继续英文教育,我们几经思量,还是决定全家该一起行动。

理由很简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不只是生活照顾,父母也会是知识与品格教育的直接影响者。在她们高中毕业前,我们不想因为学校或教育制度的优势,而考虑舍弃家庭所能给予的生活力量。

一年之后,我们又再次回到曼谷,并在二〇〇四年再赴新加坡,这两次的迁移因为有了前两次经验的支撑,适应已不再是艰难的挑战。孩子从中学进入高中,我一步步认识到不同教育阶段中,亲子协力可以渡过许多难关,也在大女儿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更了解父母的关怀有很大的帮助。

我很高兴这本书是在乐旂经历过一年大学生活后才出版,因为如果少了孩子在外独立的经验,我将难以证实自己坚持的生活教育,是不是值得与大家分享。

乐旂如今远在美国东岸的费城,不只努力求学,也勤奋工作,我为她有充实的大学生活而感到非常欣慰。十八年来点滴的琐碎教导、无数次的讨论,或曾有过的冲突,都在她离家后才证实当时的坚持并没有白费。

印度有句谚语说:“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深根;长大之后,给他翅膀。”这一直是丈夫和我教养孩子的指导准则。

在养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与做“尽心尽力的父母”之间,丈夫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对我们来说,那才是有可能达成的目标,也是此刻我们陪伴还在高中的书旂,感到特别珍惜的原因。

这本书看起来虽然只是一位母亲的手札,但在文字的背后其实是一对父母给两个女儿的爱的双结。

如果我们的家庭在别人的眼中总是努力向前,那并不是由于用笔记录的我在前面指引,而是因为宽厚耐心的丈夫默默地在后面推动、守护着全家。我把这本书献给他,相信这不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一定是两个女儿的心愿。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作者:佚名类型:短篇状态:连载中

妈妈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把日常生活的力量扩大,让教养融入到点滴细节中。《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集合了蔡颖...

小说详情